徒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七章 定计谋门阀,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徒己,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唐可不是真的没有粮食,而是说粮食不在平民和官府的手中罢了。”

李治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

“晋王殿下的意思,是说那些门阀世家?”

房玄龄最先明白过来,他出身清河房氏,在当地也算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世家。

不过比起当世最顶尖的“五姓七家”来讲,差的就太多了,比如房玄龄的夫人卢氏,就是出自范阳卢家。

房玄龄是出了名了“怕老婆”,出了自身性格谦逊之外,就是卢氏夫人的身后,有着庞大的范阳卢氏做后盾。

不过,李治要想打这“五姓七家”的主意,恐怕就有些痴心妄想了。

“房相果然心思敏捷,小子所说的就是以‘五姓七家’为首的门阀世家。”

见房玄龄问的有些不确定,李治就明白了他心中的顾虑。

“父皇,听说您让人编纂的‘氏族志’已经基本完成,马上就能刊印明发天下了?”

话锋一转,李治竟然问了李世民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哈哈,是的,折腾了这么多年,‘氏族志’也该与世人见面了。”

“氏族志”是李世民登基后,一直在酝酿的一件大杀器。

唐朝初年,士族门阀主导控制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以血缘垄断了选官权,出现了以血缘家庭而非现行权力评判家格的标准。

例如,家中高官少的崔姓、卢姓都是一等大姓,而李唐皇族却只是四等姓。

因此,李世民明确命令,“氏族志”评定家族等级的标准不是血缘家族,而是以现有官员爵位等级为标准。

这就大大降低了,许多在朝廷中没有官吏爵位的山东大姓地位,比如崔姓就被降为了三等。

这样的“氏族志”颁布后,山东、江南士族门阀必然会遭受重创,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如今的国家重器是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中。

“不错,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预计两个月之后,‘氏族志’就能公之于众。”

听到儿子说的是这件事情,李世民不由的有些兴奋。

“父皇,大唐的爵位是授予那些对大唐有功之臣的,或是征战沙场、或是任职中枢、或是牧守一方。”

“但凡有突出贡献者,我大唐从不吝惜爵位,那么可否拿出几个爵位,用在这次赈灾筹粮上呢?”

李治的话说的很慢,足以让在场的人都听的明明白白的。

“晋王殿下的意思,难道是要卖官鬻爵吗?”

瞅瞅,什么话到了老魏征的嘴里,说出来怎么就那么的别扭呢?

“魏大人,如果没有三十万石粮食,是不是有可能出现大片饥民饿死的情况?”

李治没有急于反驳,依然耐心地问道。

“不错,河南道人口众多,有三十万石的粮食缺口,真未必能保证不饿死人。”

就算魏征再固执,他也明白这三十万石粮食的分量。

“那么,如果朝廷放出了几个爵位,能够换来三十万石粮食,是不是就等于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佛家讲得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那是千千万万条性命啊,即便是背上一个‘卖官鬻爵’的名声又能如何?”

这番话,让老魏征有些哑口无言,而一旁的李世民和袁天罡却是一脸苦笑。

大唐境内,虽然不禁止佛教,但是道家毕竟才是大唐的国教,你一个大唐晋王殿下在“立政殿”里,居然出口称赞佛家用语,这样做真的好吗?

问题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说的好有道理啊,可是,这句话怎么从来就没听人说起过呢?

“区区一个爵位,也许那些门阀世家不会看在眼里,可是,如果有了这个爵位,他们的家族姓氏,就能在即将面世的‘氏族志’中提升一些位次,这样一来,这个爵位是不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李治终于说完了自己的打算,可是,李世民的脸上却泛起了一丝不愉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小说相关阅读More+

罗天仙

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