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二章 昊天在行动,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徒己,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也不用只放雉奴的雕像,但凡当地为百姓、为大唐做出极大贡献之人,报请有司核实之后,亦可一并配享偏殿。”

“此事务必落在实处,不可攀比、不可强制、不可盲从,所需费用就从户部支取,真有困难就从雉奴的内库里拿,他有的是钱。”

“至于说大唐之外嘛,但有一地建立雉奴生祠者,派军五十前往护卫,一应开销费用从兵部来走。”

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中闪烁着两道精光。

他是经历过改朝换代的,当然知道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自己当年不过是兴盛大唐、威服外夷,引得万邦来朝,才获得一个“天可汗”的称号。

如今,竟然有这么多地的百姓在为雉奴建立生祠?

说实话,李世民刚刚听闻时,内心多少还是有些吃味,毕竟也是做过皇帝的人。

可是,当他看到长孙无忌那副神情之时,马上就明白了此事最应该怎么来处理。

说到底雉奴那是他的亲生儿子,又是自己亲自选出来的接班人,更是唯一能够将大唐带到一个新高度的君王。

有这样的儿子,他李世民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陛下圣明,臣等即刻按照陛下的吩咐去办理——”

能够来到现场的,都是大唐的聪明人,谁还能不明白李世民的心意?

于是乎,有了大唐官方的支持,大唐各处,甚至南瞻部洲各处纷纷开始兴建“唐君庙”。

而薛仁贵的驱魔大军,更是一路打到哪里,就将唐皇李治的仁义、恩泽、威武宣讲到哪里。

无论是大唐还是外邦,哪里还能没有个“聪明人”呢?

就算是当地真的没有“聪明人”,不是还有那数万唐军将士吗?

随便无意中透露出那么一点点,自然就会有人把接下来的事情,做得顺理成章、滴水不漏。

“唐君庙”的大肆兴建,倒不是所有的神仙都遭了殃,比如“三圣母”杨婵,比如二郎真君杨戬,比如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人们自然明白这几位同唐皇李治的关系,甚至有些规模宏大的“唐君庙”中,连带着杨婵、杨戬、哪吒一同供奉。

那些有心人,就连唐皇李治的师承都给“挖”了出来,沉寂已久的“三皇庙”再现人间。

不供奉人族的圣贤,难道要去供奉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不成?

而灵山被魔族侵占多年,原本应该在中土兴起的佛门,也逐渐落魄了下来,吐谷浑的“东来寺”倒是成为了少有的香火鼎盛之所。

如今大天尊在“陶养殿”中屡屡提及大唐,杨戬作为当事人之一,甚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猫腻。

不过,既然大天尊要想将此事交于“天赐卫”,他倒是懒得插手,守守南天门不好吗?

只是,大唐铁骑浩浩荡荡的驱魔之举,让杨戬看得很是眼热。

尤其自家那个小外甥都能独挡一面了,他这个做舅舅的却在空享其成,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大天尊,这四大部洲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西牛贺洲本是佛门之地,如今几近被魔族占据,势必不能当做首选。”

“东胜神州乃是玄门正宗传教之所,东方三教虽然不如先前鼎盛,却也树大根不容撼动,就连魔族也不过浅尝辄止。”

“至于南瞻部洲,正如大天尊所言,大唐的铁骑已经将其驱逐的八八九九,我天庭如果再从中插手,似乎有‘摘桃子’的嫌疑?”

“最后,就只剩下一个北俱芦洲,魔族耗费人力、物力不少,却也只能在北俱芦洲南部肆虐,至于北俱芦洲的深处,恐怕非‘准圣’级别强者,不敢轻易涉足其间吧?”

王灵官是天庭的老人了,全称“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对大天尊算是忠心耿耿。

他是一个难得的多面手,更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典范,曾经担任过雷神、火神、降魔之神,也曾司掌收瘟摄毒。

“封神榜”建立之后,各司都有了专职之神,王灵官就成为了大天尊的御前大将,专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

“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赞的就是这位刚正不阿的王灵官。

到底是经得多见得广,看到在座众人都不愿意说话,王灵官自然不能让大天尊的话落在地上,就率先分析了一下四大部洲的形势。

“灵官大人所言甚是,我天庭若想发兵四大部洲,也许这北俱芦洲南部,就是唯一可选之处。”

有了王灵官的引子,一旁站立的太白金星也随声附和。

这些都是早就定好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小说相关阅读More+

猫侍

猫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