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的表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3章 不急,终宋,怪诞的表哥,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是”

林子又退出去。

而这夜,他几次路过城楼,转头却见那堂上灯火未熄,李瑕却是与元从正问对到了深夜

次日清早,元从正携带了几本账簿又到李瑕面前。

“大帅昨夜吩咐的,我已计算停当,其中,由大散关军械至潼关沿途的粮饷开支有些不对,由渭河走水运实际比大帅估算能省两成左右”

李瑕道:“不了解渭河情况,多预留了些。”

“还有几处学生都已标注出来,算下来应能省下九百八十石粮。”

“我看看。”李瑕接过那账薄,随口问道:“和仪对关中很熟悉?连河流载运量都一清二楚?”

元从正道:“九峰书院就在黄河渡口,常听过往商客说。”

“好。”

李瑕没想到他做事这般高效,想了想,翻出一封公文递过去。

“关于关中屯田之事,我幕府也拟了个章程,看看吧。”

元从正接过,目光一扫,见其中被抽掉了几页,也看不到署名,再细看了一会,不由惊疑道:“大帅幕府,有这等治世之才?”

“宰相之才?”

“宰相之才。”元从正毫不犹豫,道:“这大项是大帅拟的吧?但年这分拨调度的细项老辣周到,无二三十年官场浸淫做不到这种地步。”

“嗯,宋廷那边,有宰执重臣犯了大罪,不得已,假死脱身,在我幕下做事,一展所长。”

元从正闻言,抬起头,目光扫了一眼李瑕身后两名护卫,笑了笑,应道:“原来如此。”

“和仪可有其他建议?”

“不敢在这等大才面前谈建议,学生谈谈关中土地吧。”元从正沉吟着,缓缓道:“关中与江南不同,有大片的黄土台塬,大概两百余万亩,更适合的耕作方式该是冬日种麦,夏日种豆,豆杆又可为马匹草料。另外,学生认为,大帅从蒙人手上抢回的牧场也不宜全部再划为田地,可将肥力不够之处划出,畜养牛羊”

李瑕听得懂,无非是农牧结合而已,他甚至有更丰富的笼统理论。

但施政不一样,当要细化到哪一种土壤在哪个季节种什么作物;各种作物如何分配才能有最大的产出;哪个地区人口多需要有更多粮食,哪个地区人口少,可以进行畜牧

这种种细节,是需要对当地人口、土壤、水量、阳光有充分的调查才敢施行下去。

听了良久,李瑕笑了笑,给元从正倒了杯茶。

“没有走遍关中,没有三五年对关中的了解,只怕提不出这样的建议吧?”

“学生也是听往人商旅说的,纸上谈兵,具体如何做,还需大帅派遣熟悉农事的官员往各州县。”

“纸上谈兵?”

“是。”

李瑕又问道:“和仪对我清剿蒙古王公贵族,夺回大量草场之事,如何看?”

“大快人心。”

“真的?”

元从正抬起头,迟疑了片刻,朗笑,重重点头。

“真的,大快人心。”

李瑕招过一名护卫,道:“给元先生端好酒好菜来。”

元从正看着那护卫走出去,目光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疑惑,之后身子板直了些,微低下头,看着案上的文书皱眉思索。

“我表示了诚意,和仪也再展示些才华如何?”

李瑕说着,递出昨日林子递来的长安情报,道:“不知和仪对蒙古纸币是如何看的?”

“这是有人闹事?”

“小事。但却提醒了我,钱币是大事。”李瑕沉吟道:“分田亩只能定一部分百姓的心,但不够,关中还有大量富农、小地主,尤其是住在城中的,更关心的还是钱币。”

元从正想了想,缓缓道:“蒙古纸币早在忽必烈经营漠南时便开始流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最强兵王在元末

深山孤魂

崛起明末1616

小小千佛山

抗日之特战兵王

寂寞剑客(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