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系阿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章:弄巧成拙的局势,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宅系阿川,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同、延绥、山西、固原四个卫的总兵和辽东一样操作,也不说直接抗命,就是找借口不出兵。

反正要不就是正在筹集粮草,要不是就是兀良哈三卫有异动,暂时还调不出兵来。

听从英国公张辅调令的,只有蓟州、宣府、宁夏、甘肃四卫。

结果,这几卫的统帅听话是听话,就是行军速度慢了些,好的一日行军十里,坏的情况,一日复行军八里,早上走四里地,晚上走四里地。

最后还是英国公张辅这个六十多的老头,骑着快马赶到宣府卫的大营,直接强令行军,大军这才星夜兼程赶到了昌平。

然后...

女真两卫留下一地昌平通州等一地鸡毛,以及被抢掠了一空的百姓,早跑了。

孙太后也傻眼了,没想到自己只是剪除一下王宇的羽翼,怎么搞得勋贵们都要造反似的。

的确,王氏一族的影响力,局限于辽东卫,孙太后硬要罗织罪名,剪除王氏在军中的影响力,勋贵们虽然同情,但为了明哲保身,勋贵们可不会为此有任何动作。

但错就错在,孙太后还想动宝船舰队。

知道海贸的利益有多大吗?

看看后世大明在隆庆开关之后,明朝通过海贸赚到了最少三亿两白银,从欧洲和日本赚取了大量的白银,有专家估计这些白银的总数在3亿两左右,相当于1万吨,占全世界白银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王宇给海商和勋贵们搭桥,建立了一个用卖旗帜代替海关商税垄断了大明的初期海上贸易。

虽然没有达到隆庆开关那种程度,但这时候的大明禁海啊,垄断海贸的勋贵和海商们的收入可不低。

其实现在在王宇的骚操作下,大明勋贵和大海商垄断的外海贸易,大明的海贸商业已经十分繁荣了,每年茶叶、瓷器和丝绸的出口数量都很大。

台州、泉州、福州、各地的造大海船的造船厂拔地而起,造船用的老龄杉木,黄花梨等木材的价格应声而涨。

这样的繁荣的海上贸易,使得本不盛产白银的大明连年涌入白银,王宇海贸+勋贵利益集团的领头羊,一年的分红也是百万两起步。

大明海商与不仅与东洋人做生意,南洋来的红毛人(荷兰人与葡萄牙人)的生意也做,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银,一度就达到了2500~3000万两。

当然了,这利润不全是勋贵的,海商也要拿一部分,但勋贵拿的是大头啊!

要知道宣德十年盛世,朱瞻基也就才给朱祁镇攒下了两千两百多万两银子家底。

当然了户部国库的税银,不是大明财政的全部收入,底层百姓纳税的大头不是银子,而是分布在大明两京十三省各地,百余座充实的大型战略粮仓。

王宇每一年都有近百万两银子的“卖旗帜”收入,胡善祥和孙太后这个姐姐闲聊的时候,不免透露了些消息。

孙太后自然忌惮起王宇这个武将掌握了财权,跟着眼红起海贸的利益,准备收回皇室手里了。

这么每年近两千两银子的利益,你说勋贵们能眼睁睁看着孙太后收走吗?

这不是两百两,不是两千两,而是两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

分银子还是王宇指定的那个模式,自己拿一半(50%),勋贵拿剩下的一半(25%),剩下各家勋贵安排在水军海上打击没挂旗的子弟,拿点辛苦钱(25%)。

如果水军送来的账目没猫腻的话,那海贸收益最高的那一年,王宇一个人拿了两百万两、勋贵们都拿了一百多万两,各家水军中的子弟拿了一百万两。

记住这是大明勋贵们每一年都有的海贸分红,水军甚至扩大了宝船舰队的规模,为勋贵们一条额外稳定的财路。

可以说王宇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大明水军在大明军中的地位,水军在大明从毫不起眼的小角色,成了各家勋贵子弟打破头都想去的地方。

在东亚无敌的宝船舰队,也随着水军海上堵截没插旗的商船,发展起了更大的规模,原本自永乐以来,耗资靡费的宝船舰队,似乎有了正确的使用方式。

经商+卖旗帜+偶尔打击东洋南洋没有大明水军旗帜的海盗船,这大明水军在王宇的指导下,对宝船舰队的用法。

知道为什么之前没上车的勋贵,后面火急火燎急着巴结王宇这个靖国公,想要加入勋贵海贸这个利益体系的原因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星际之音乐订制大师

野草丛生

全宗门都靠我吃瓜

淅之

始伊次元

风尘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