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系阿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章:王宇对大明的改革,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宅系阿川,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等皇庄拿回来,王宇要把这群为皇帝守皇庄的太监好好治一治。

大明的太祖朱元璋,你可以说他对百官刻薄寡恩,你可以说大明的官,狗都不当。

但你不能说朱元璋对百姓不好,大明皇庄初期其实用来给流民和灾民过渡的活路,施行的是一田两税(夏税、秋税)的租庸调制。

租,即流民或灾民种植皇庄提供的田地,次年提供一石(120斤)的粮食,大约五分之一的亩产。

庸,即租用皇庄地的百姓,每年要到自带干粮,去皇庄的公田上,给皇帝干二十天活。

调,即你要有手艺,比如打个铁或者做木匠什么的,或者能做点农副产品、采药等等,都可以抵消皇庄的租粮和要干的那二十天白活。

本来朱元璋好好一个救济灾民和百姓的政策为自己小金库创收的政策,结果被大明的太监们玩坏了。

太监们利用乡间的地痞流氓为皇庄的庄头,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他们随意增加税收,聚敛财务,任意逮捕农民,奸污妇女,戕害人命,大肆借着皇帝的名头兼并田地,关键是这些兼并来的田赋,压根到不了皇帝的内帑里多少。

这些兼并皇庄的土地来源,一是兼并民田,通过直接强行兼并民田、诱骗方式取得土地、强行购买土地;二是二是兼并卫所的屯田、牧马草场或者是勋戚庄田。

要知道永乐时期的皇庄才有二十五万亩,到成化年间这皇庄就变成了五十五万亩,这多出的田赋,少部分是上交了内帑,但大多还是被这些皇庄的太监贪墨了。

其他太监和这些城狐社鼠的庄头勾结,普通的流民或者灾民,本来从佃户直接被欺压成皇庄的世袭农奴。

王宇要在大明抑制土地兼并,当然先要动大明最大的地主“皇帝”的皇庄开始改革了。

当然了,这个也是王宇进三退一之策,打出去的旗号是要把皇帝的内帑都没收了,到时候,他们对皇庄妥协起来,就痛快多了。

想想一个人拿着刀子架在你脖子上说要,说要抢走你家里的东西,本来你会因为一无所有,有了反抗的勇气,但他妥协了一下,只抢走伱的钱包,你是不是就得考虑一下要不要冒险了。

温水煮青蛙,或许不是它意识不到危险,可能只是它只想呆在更舒适的范围里考量。

最后,还有一个摊丁入亩之策。

这个才是大明从仁宣之治的盛世,开始走下坡路的真正原因。

皇庄兼并土地带头,大量的官僚士绅紧随其后,大量的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大明户籍上的户数开始减少,那些地主老财家的干儿子干女儿增加了,纳税缴赋的百姓没有了,朝廷没钱,自然只能看着所谓的盛世江河日下了。

冷知识,因为朱元璋明确规定,大明百姓不得为奴,所以大明没有奴隶,那些地主老财家的没有户籍的失地流民,都是他们的“干儿子”和“干女儿”。

摊丁入亩是什么政策呢?

等于说,大明以前是每户人家按人头收田赋,现在直接变成按地收田赋。

不得不说,我大青的雍正帝,算是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皇帝了,但看看史书上,被那群文官给黑的。

但这个政策一弄出来,刘俨真的可以保证,大明举国皆反,大明的统治根基,其实不是百姓,而是那些乡绅地主。

看看这大明的勋贵和文官,哪家不是发达了,就可着劲的买田买地。

所以王宇倒不是真要推行摊丁入亩,让大明的文官自己监督自己,让武将拿刀子砍自己,那不现实。

即使是后世大青的雍正劳心劳力的推完了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化纳粮,但他儿砸顶不住压力,一波又送了回去。

最后他儿砸更是为了敛财下江南,发明了议罪银制度、捐官制度、候补制度。

一个官位任期三年,后面还有一补二补三补,一官四卖,想要往前挪挪,交银子。

汉灵帝刘宏见了,都要直呼内行啊!

所以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王宇只是开天窗之前,先提议拆房顶的折中之法而已。

真要做到这一步,那王宇得学着雍正那样勤政,天天早上四点起,晚上八点打完扑克,还得批阅折子,凌晨深夜才睡,一年休息三天,每年亲自批阅3000份折子,平均一天8份,每份平均大约三百字,每天都要平均写2500字。

现在有的码字作者君,一天2500字都码不出来,更何况还手写。

所以要在大明推行摊丁入亩改制,那得一个雍正式407的强权人物来才行,凌晨四点起,中间有两个小时的吃饭打扑克时间,然后批折子到凌晨十二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龙城

方想

震惊,萧总竟是个粘人精!

雨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