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1章 为什么,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鲇鱼头,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学生小学毕业后,根据成绩不同,可以进入专业学校继续深造,或者是去海参崴工厂成为一名技术工人,有了小学的文化底子,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比没有文化的人强出一大截。

现在困扰海参崴教育发展的,不是乔治的支持力度,而是海参崴的师资力量。

去年冬天,海参崴的小学才开始授课,到目前为止,学生的绝大部分课程还是语言,这些来自清帝国的孩子,必须在学会俄语之后,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

这也是乔治一直到去年,才开始组建教育体系的原因。

前几年乔治虽然也可以组建,但是整个海参崴,会俄语的人都没几个,全部派到工厂当翻译都不够,根本没有提供教育的能力。

随着大量工人通过考核成为技师,很多华裔工人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俄语,他们成为海参崴小学的第一批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学俄语。

“你今年几岁?”莫扎依斯基用俄语问一个小女孩。

“六岁——”女孩略拘谨,但是能进行俄语对话,莫扎依斯基很高兴。

这里的学生都不错,他们的服装很整齐,明显是统一定做的。

教室内的供暖做得很好,四周墙角都有铁制暖气片,这是海参崴钢铁厂的功劳。

海参崴钢铁厂去年除了攒钢轨之外,几乎所有剩余产量,都用来制作暖气片了。

学校是海参崴第一批采用集中供暖的单位,海参崴医院都还在使用壁炉。

教室里的课桌和椅子也都是崭新的,学生们使用的文具,是由海参崴市政府统一提供,每所小学还配备有卫生室、餐厅、宿舍、图书室、活动室等附属设施,以莫扎依斯基对俄罗斯学校的了解,圣彼得堡条件最好的小学,也不如这里的条件好。

“我们为每一所小学都配备了专业的厨师,菜单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要保证学生们的营养摄入,不仅能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乔治还是忍不住骄傲,能让学生吃得饱,这一点太重要了。

筹办小学的时候,米哈伊尔征集了很多人的意见,让所有人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能不能在学校吃得饱。

这都不是能不能吃好的问题。

能吃饱,就是很多人的奢望了。

乔治通过达莉亚的女儿,知道圣彼得堡的学校是什么样。

在海参崴,乔治坚决不允许这种事发生,学校采用的菜单是叶卡捷琳娜和达莉亚共同确定的,确保每一餐都有鸡蛋、牛奶,以及鱼肉。

海参崴的学校,每日供应三餐。

菜单的种类丰富到,让莫扎依斯基担心学生会营养过剩。

“太棒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教育水准,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如果这里的情况被更多人知道,那么会有更多人选择来到这里,未来符拉迪沃斯托克,真的可能会发展成为远东的圣彼得堡。”莫扎依斯基很激动,乔治在圣彼得堡说过的这句话,现在广为人知。

不过莫扎依斯基也有疑问。

海参崴的教育基础确实很牢固,但是乔治对海参崴教育的支持力度,能维持多长时间,这是最大的问题。

乔治还未成年,和圣彼得堡的大公们一样,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

没准过几年,海参崴的教育如果看不到成效,或者乔治的个人财务发生问题,那么海参崴的教育,就可能是昙花一现。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因为它根本不存在。”乔治带莫扎依斯基去喜庄,莫扎依斯基终于知道乔治的底气所在。

海参崴的学生吃的用的,全部都是海参崴自己生产的,基本不花钱。

鸡蛋牛奶是海参崴的农庄自己提供,鱼是海参崴的渔民自己捕捞,学生们的服装和文具,虽然原料从外地采购,但也是在海参崴本地加工生产的,成本其实并不高。

乔治都不需要动用化妆品的利润。

只需要把香槟的利润拿出来一小部分,就足够支撑海参崴的教育事业发展了。

在了解到具体情况之后,莫扎依斯基就不免长吁短叹。

俄罗斯大公都有封地,俸禄都不低,综合收入更高。

可为什么只有海参崴的孩子,可以得到这种水平的教育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拳坛猛龙

王将.QD

我在废土有个家

一小龙

影后的嘴开过光

夜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