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5章 你已经死了,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鲇鱼头,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规的龙虾兵,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连布尔民兵都打不过。

巧了,布尔人是荷兰人的后代。

兰芳苏丹国则是刚刚击败由纯正荷兰人组成的远征军。

就荷兰人训练陆军的方式,就算荷兰人雇佣的是哥萨克,也打不过兰沙苏丹国的仆从军。

杨科夫来到亚齐之后,对兰沙苏丹国的部队再次进行精简,最终只有3000人脱颖而出,成为兰沙苏丹国的正式部队。

这3000人不说达到橡树师的水平,跟近卫军的战斗力相差不大,比俄罗斯帝国的地方部队都要强一些。

部队战斗力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在指挥。

有乔治的16字方针在,不管荷兰人来多少,杨科夫都有信心把荷兰人拖垮,生吞活剥。

“告诉李沙,随时准备退往山区,荷兰人如果发动进攻,我们就撤退。”

杨科夫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荷兰人如果要占领亚齐,那就占好了。

“亚齐的民众呢?”

安东诺夫担心兰沙的惨案,在亚齐重演。

“愿意随我们离开的就跟我们走,不愿意离开的,就随便他们。”

杨科夫根本没把亚齐人的生命放在心上,俄罗斯并不缺人。

相对于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来说,一年三熟的亚齐堪比天堂。

要是让那些善于耕种的华人经营亚齐的这些种植园,杨科夫都不需要扩张,仅亚齐一地的土地,就可以为海参崴提供充足的原料。

这事儿也急不得,总得先把荷兰人打疼了,才能让荷兰人接受这个现实。

乔治更不急。

海参崴造船厂制造了一艘潜艇,给了乔治一个巨大的惊喜。

乔治不知道潜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但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潜艇就已经成功应用于实战,并且在战场上取得战果。

1864年2月17日夜,南军潜艇“亨利”号用水雷炸沉北军战舰“豪萨托尼克”号,这是潜艇的第一个战果。

几乎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同时,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潜艇的研究。

1863年,法国建造了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潜水员”号潜艇,该艇长42.67米,排水量420吨。

1866年,英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航速6节,续航力约80海里。

1880年9月,连清帝国都建成了第一艘潜艇“水下机船”。

海参崴造船厂制造的“鲸鱼”号潜艇排水量只有120吨,和“鹦鹉螺”号一样使用蓄电池作为动力,航速4节,续航力约为30海里。

相对于英法两国的潜艇来说,“鲸鱼”号的一大创举在于使用了使潜艇能在前进中下潜而保持纵向稳定的升降舵。

这项技术很有意义,被认为是潜艇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有意思的是,这项技术并不是海参崴造船厂研发的,而是从美国“芬尼亚兄弟会”获得的。

“芬尼亚兄弟会”是爱尔兰人成立的组织,目的是打击英国,推动爱尔兰独立。

俄罗斯帝国不是只挨打不还手的性格,在英国通过抢占巨文岛迫使西伯利亚舰队放弃济州之后,俄罗斯帝国就和“芬尼亚兄弟会”取得联系,然后以购买技术为由,从“芬尼亚兄弟会”获得了升降舵的相关技术。

俄罗斯帝国并不重视潜艇,购买了升降舵的相关技术之后束之高阁,并没有付诸行动。

阿列克谢耶夫上任后,了解升降舵技术的海军技术军官扎林斯基来到海参崴,于是就有了“鲸鱼”号。

“‘鲸鱼’号还有很大不足,航速不够快,续航不够远,艇上也没有安装武器,无法用于攻击——”

扎林斯基很难过,阿列克谢耶夫对“鲸鱼”号的评价是“垃圾”,毫无意义。

海参崴造船厂为了制造“鲸鱼”号,花费了1.2万卢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拳坛猛龙

王将.QD

我在废土有个家

一小龙

影后的嘴开过光

夜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