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少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0章 盯上公子连,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封少水,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子脸冷静的注视着赵使,这话听来没有任何问题,滴水不漏,涓滴无遗,典型的外交辞令。

但“同休戚、共进退”就是同盟关系。而现在三晋同盟关系出现裂痕,赵国的首都邯郸正被魏老大围着打。赵国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秦国牵制魏国。

公子连此时此刻不想和赵使谈论这些问题,在自己未能回国之前,这些都是伪命题。

公子连不卑不亢地问道:“敢问贵使,如何送连入秦?”

毕竟赵国和秦国是不接壤的,中间隔着赵国的敌人魏国。

这个时候赵武灵王还没有出世,赵国也没有对九原、云中等地的进行经略,从北方入秦的道路也不可行。

赵使道:“今公子在魏,赵国欲送公子入秦,多有不便。寡君之意,请公子移驾晋阳。然后经离石、渡大河,乔装而过上郡,南下而入秦地。”

赵国的计划是综合考虑了他自身的因素。目前中原入秦的崤函通道和风陵渡口,都被魏国把持。从这两处进入秦国,多有不便,或者说难以成行。

赵国计划将公子连带到晋阳,然后经离石,渡过黄河,在经过防守空虚的魏国上郡,进入秦国北方领土。

公子连毕竟是具备人主气质的人物,也是在历史上做出过成绩的君主,对赵国提出的计划非常冷静。

第一,自己自忖和赵国并不熟悉,也素无来往。赵国突然上门提出计划,欲送自己归秦。这么大的事情,双方之间却连基本的信任基础都没有,必须谨慎对待。

第二,秦赵两国领土并不接壤,从赵国到秦国,无论从哪个方向,哪个角度,都必须经过魏国。而魏国和赵国目前处于交战状态,势如水火。自己在这个时候与赵国发生联系,显然是卷入两国纷争,显然是引火烧身之举。在战国初年,魏老大一超独霸的情形下,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第三,赵国在不可能使用军队护送自己入秦的情况下,试图鬼鬼祟祟地把自己送入秦国,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四,赵人把问题想的简单了,赵人在秦国内部并没有内应,在外部没有强大的军队实力,基本上这种事情不会成功。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自己可是要继承大位、领导秦国复兴的,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被赵国人忽悠了。

想到这里,公子连不卑不亢的说道:“贵使,连万分感谢赵侯厚爱。然连在安邑,生活静好,再无权势之念,亦无名利之心。故归秦一事,休要再提。”

赵国使臣想到了劝说公子连接受赵国计划,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没想到被一口拒绝。

赵使此行可是秘密潜入安邑,所以想速战速决,尽快完成任务。然而,甫一见面就碰上了硬钉子。

赵使再次舒展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开始游说。但公子连心意已决,始终不为所动。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赵使是从晋阳而来,奉了邯郸方面的死命令,务必要将公子连控制到手。且邯郸城被联军所围,形势万分危急,此行刻不容缓,赵使希望尽快达成协议,达到预期目的。

此后几天,赵使多次登门,甘词厚币,各种诱惑,使出了浑身解数,进行游说。

谁知易速则不达,这种急功近利的打法,不仅没有说服公子连,反而让公子连更加怀疑赵国的动机不纯。后来干脆称病不见。

安邑之夜,繁华依旧。

在一处隐蔽的房间里,赵使正在召集众人议事。灯影之下,一帮人影影绰绰,窃窃私语。

赵使身影被油灯光投射在背后的墙上,巨大而狰狞。

“啪”的一声。赵使一拍几案,沉声说道:“事急矣,无奈出此下策,诸君依计而行,务使成功!”

众人拱手齐声:“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历史求生之路

非渔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