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少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17章 君臣对,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封少水,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愿闻其详。”

“第一步,请公子亲笔书札,派人飞送吴起,孟胜。吴起目前尚在刚平前线,如实告其郢都凶险,不可前往。至于孟胜嘛,公子以墨学而治巴蜀,请钜子前来视察一番,离开阳城,于情于理,均无不可。”

俱酒思索片刻:“孟胜或可,恐吴起不可。楚王对吴起有知遇之恩,以吴起之禀性,逢王大丧,必往吊焉,岂一信可阻?”

卫鞅满不在乎:“鲁、魏对吴起均有知遇之恩,然一遇危险,吴起径直遁去。故吴起虽重情重义,然更惜命如金。”

吴起当年“杀妻求将”的事,不管真是事实,还是对手抹黑,反正是臭大街了,故而卫鞅认为吴起并不会轻易送命,一旦有危险,一定会主动避险。这也是基于他对吴起人性的深刻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俱酒虽然犹豫,但也认可卫鞅这一步,自己既然脱不开身,且先行劝阻一下。

卫鞅继续道:“其二,派遣勇士潜入郢都和阳城,预先布局。同时,在由楚入蜀必经之路,层层设点,畅通道路,以备不时之需。若阻止不及,危机发生,潜伏人马立即动手,务必救出;沿途站点快速转运,务求快遁。”

俱酒点头称是,这就是备足提前量,下好先手棋,做好最坏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俱酒当即按照卫鞅的意见,提笔修书两封。

其中一封寄与在刚平前线的楚国令尹吴起:

“楚王去时,吾兄死日,故吾兄万不可回郢奔丧。狡兔三窟,得免身死。今弟已为吾兄筑窟巴蜀,恭候吾兄,共谋大业。”

另外一封寄与墨家钜子孟胜:

“属下奉命西进,欲以一地以行墨学。所赖墨学煌煌,师尊天佑,巴蜀之地,业有小成。救野人数万于嘉陵,释奴役举国于巴蜀。

今日弟之治下,耕者有其田,病者有其医,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虽未达“兼爱“”之境界,亦算是‘尚同’之共识。

恭请钜子早日莅临巴蜀,共商墨学大业,共建兼爱乐土。”云云。

俱酒封好两封信,正准备交付下属送出。忽然又想起什么,立即提笔再次书写一信,写给远在楚国叶邑的叶公沈战野!

“叶公高鉴,一别经年,甚是想念。弟尝与叶公约三事,旧事复提,所求者一,活吴起之命耳。此事已了,弟与叶公之约全数偿清,并奉不忝之仪,以表谢意。”

叶公这个人,虽然当初为俱酒所擒拿,但却也是一个讲诚信、讲义气之人。俱酒当初与叶公约定三个要求,但没有言明具体事情。

吴起在楚国轰轰烈烈搞改革的时候,俱酒很担心他受到老贵族的伤害,曾给叶公去过一信,要求叶公暗中保全吴起性命。

叶公在楚国,也算是老贵族一员,虽然非常反感吴起变法,但还是碍于俱酒的约定,暗中向吴起泄露了老贵族的阴谋。

致使吴起知道了挚爱女子阙雨丝被献楚王背后的阴谋与算计,同时也忍住了自己的暴脾气,没有跳入老贵族的圈套。

但吴起的报复也如期而至,利用平夜君,对老贵族进行了一波血腥的报复,这样使双方的仇怨结得更深,还将太子也拖入了混战,保守派与改革派势同水火,不死不休。基本上吴起在楚国的退路已经没有了。

俱酒今日再给叶公写信,也算死马当作活马医,不知道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他将书信交付属下,同时交代道:“命令唐社,叶公处多备厚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历史求生之路

非渔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