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少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2章 越国往事,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封少水,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大搞形式主义。

勾践灭掉吴国之后,接着挥师而上,渡过淮水,与齐、晋诸侯会盟于徐州。同时致贡於周天子,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

会盟称伯,就是齐桓公搞出来的一套东西,其核心是“尊王攘夷”,或者干脆点叫“尊天子以令诸侯”。

越国将这一套学得有模有样,令齐、晋等中原大佬们亲自赶到徐州,与之会盟,而且还是以勾践为“主盟人”、“执牛耳者”,勾践对于中原诸侯始创的这一套,玩得那是相当溜。

这就叫以形式主义落实形式主义,搞得比中原诸侯还中原,以期自己能真正融入中原、称霸中原。

二、以土地换虚名。

在一片“盟主万岁”的欢呼声中,越国渐渐迷失了自我,面对打下来的国土,以及夺得的吴国土地,勾践表现得十分大方。

他将淮上地送与楚国,将当年吴国侵占的宋国土地还给宋国,将泗水以东百里土地送与鲁国。

这种拿国土换名声的做法十分幼稚,要知道打下一城一地死伤无数,上唇下唇一碰,就送出去这么多土地,以保持其所谓“霸主”的仁义形象,非常可笑。

可以说,勾践在这方面是中了中原诸侯所谓“仁义”的毒。中原诸侯为了一丁点土地都在大打出手,而成功地忽悠了勾践信奉这一套学说。

你是盟主你就要讲仁讲义!

三、高举复礼大旗

在中原诸侯纷纷出现内乱,孔子都哀叹“礼崩乐坏”的时候,越国却高举复礼大旗,俨然是周朝礼乐制度的维护者。

前文说过,“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时,越国都站出来发声,甚至将兵马陈列于齐越边界,一副主持天下正义的霸主风范。

其实这种基因一直存在,早在越王勾践还在世时,鲁国发生三桓专权之乱。

鲁国三桓,就是指鲁国三卿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把持鲁国国政近百年,将国君完全架空。因为三卿俱是鲁桓公后代,故称为三桓。

鲁哀公时,为了抗衡三桓,当时齐、晋等大国诸侯俱袖手旁观,但越国却与鲁哀公勾勾搭搭,眉来眼去。基本上达成了借越国兵力讨伐三桓的计划。

但事不机密,三桓发觉后直接进行反击。鲁哀公一次前往陉氏,三桓趁机发动叛乱,并派兵攻打鲁哀公。

哀公先是逃到郑国,郑国不敢管这档子闲事;又逃到邹国,邹国更是吓得大气都不敢出;最后鲁哀公跑到了越国。

越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虽然没有发兵,但却施加了各种影响力,后来鲁国将哀公迎回了鲁国。

了解了越国这种“中原情结”与“皈依者狂热”,就能理解越王翳为什么如此重视汉侯访越。

俱酒作为晋国公子,成功拓土开国,表面上看是新立一国,其实就是复国成功。

这种行为,是越国大力支持的,也是越国坚持“复礼”而取得胜利的一种表现。

在周天子分封汉国的过程中,越王翳专门遣使入朝,并大力支持,也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另一个方面,俱酒之前派人使越,并提出了从海岛上迎回齐公吕贷的计划。

这一计划成功之后,使越国占据了道德高地,出尽了风头,将田齐政权搞得灰头土脸。

越王翳在十分爽之余,对于最初提出、并通力实施这一计划的俱酒,自是感到非常亲切。

当然,越王高调结交俱酒,也有拉拢汉国,东西牵制楚国的图谋。

总之,这次高调的迎接,有深刻深远的历史因素和文化背景,也有错综复杂的时代需求与利益算计,是战国外交生活中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最强兵王在元末

深山孤魂

崛起明末1616

小小千佛山

抗日之特战兵王

寂寞剑客(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