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刮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 40 章 第四十章,张公案2,大风刮过,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陶周风愕然,盯着曾尧斟酌了又斟酌方才道:“你虽负了阳氏,但之后种种你既不能预料,就算……做了阳家的女婿,或也无法更改……”

曾尧沙哑道:“但我干了见死不救的事儿。”

陶周风再微怔。

曾尧长叹了口气:“阳家出事的时候,我正在并州做知州,闻得冀州府同知一位将要有缺,思谋进取。其实我早一年就有消息,东南一带可能有人要遭殃,家里当时都搬到了北边,只有几个远亲还在江南,我想着应不会与此有牵扯,便未与家人提及。”

曾尧与阳氏解了婚约后,曾父觉得无颜再在江宁府住,正好曾尧的大姐嫁到山东,二弟曾舜在泰山书院读书,曾父就索性举家迁到山东待了几年。曾尧高中榜眼后,先在朝中待了数年,娶了恩师翰林院掌院翁学士的女儿,生了两子一女。曾母爱孙辈,常思团聚,曾父的态度也有了松动。后曾尧的两个弟弟也娶妻生子,考取功名,各携妻儿去任上。曾尧放了外任,知辖一州,又新添一千金,趁机迎父母来并州同住,曾父终于点头。一家三代合聚,十分美满。

“忽有一日,我接到姐夫来信,说阳家有人找到了山东,好像是阳家摊上了什么事,想求人帮忙。姐夫唯恐我一听个阳字便无情回绝,方才在信中告知,原来这些年家中与阳家仍有来往。”

曾家搬到山东,湖上老人猜到曾父心存羞愧,便主动寄信与曾父,只谈诗文书画,后有事到山东,还约曾父一同吃酒。曾舜曾禹能在泰山书院读书,并非书院看顾曾尧的岳父翁学士的面子,而是湖上老人与讲学的几位大儒是挚友,为曾舜曾禹写了荐信。曾舜之前还险些因曾尧悔婚一事不能入学,湖上老人写信后方才无事。

曾父搬来和曾尧同住,仍觉得惭愧,没向湖上老人提起。凡与湖上老人书信来往,或逢年过节往阳府寄礼物,都先寄到山东,或吩咐女儿女婿置办,再转送阳府,因此阳家一直以为曾父还在山东。

“我收到了姐夫的信,觉得既然先君先慈都与我同住,再与阳氏有牵扯,着实有些尴尬,也怕先君听了着急,就瞒下了这事。我当时的确没想到阳家牵扯进了任庆的事,还以为他们做生意有了什么麻烦,只回信给姐夫,让先瞒住了老爷子,问明白是什么事儿。若阳家想借钱,就给他们一些,请姐夫垫上,之后我再送钱过去。谁知信刚发出,阳家的人就找到了并州,我才知道,他们这回是来找我帮忙的……”

来的是湖上老人的一个挂名弟子,想递帖进知州宅邸被门房拦了。门房的眼光久经历练,一眼就看出这人身有冤气,像是来哭求什么的,防守格外严谨。此人苦苦哀求数日,花了不少银钱疏通,才求得了个通报的机会。

曾尧听了通报,吩咐千万不要让此人靠近府邸,让老太爷身边的人瞧见,自又犹豫一阵儿,终于点头召其到城郊一座亭中见。此人当时已几乎身无分文,连棉袍子都当了,在城隍庙里窝了两夜。

曾尧记得十分清楚,那天正值大寒节气,天甚阴。他裹着大毛氅乘一辆小车到了城郊,走到亭中,旁边的树林里立刻转出一个穿着破布鞋和单薄长衫的年轻男子,在亭前纳头便拜:“晚生郦匀拜见大人。”

曾尧见他浑身瑟瑟,头脸与双手冻得青紫,眼见是等了甚久,也有些不忍,就让他进亭中坐下说话,另命左右到轿子里将自己预备替换的家常袍子取来与他披上。

郦生再拜道:“大人厚赐,晚生涕零不敢领受。只求大人救救家师。”

曾尧令随从都退到远处,方才明知故问道:“尊师是……”

郦生道:“恩师名讳上阳下籍,与大人府上老太爷乃至交。而今恩师被人攀诬重罪,身陷囹圄,百般无奈,只得来求大人垂怜。”

他十分懂事,绝口不提其他过往,口口声声只求曾尧看在老太爷的面子上救救湖上老人。

曾尧一看这情形,即知湖上老人摊上了不一般的大事,本以为是经营不善买卖纠纷或因什么缘故被官府封了铺子之类,或多或少给些银子便罢,方才同意见见郦生,不想却尴尬又棘手,于是泛泛道:“本州官属晋地,与江南相隔千里,上有朝廷律令,更万不敢越权干预他方公务,不知何能相帮?”

郦生又拜:“恩师闲云野鹤一生,平日只制壶诗画,从不谈朝局时政,小小草民又怎会思大逆不道之事,与乱党牵扯?实实乃被诬陷冤枉!然主审诸官员不分青红皂白,附会定罪。四处求告无门,方才来求大人帮忙……”

“我当时脑子里嗡的一声,浑身都凉了。”曾尧苦笑,“我都顾不上想湖上老人怎么会牵扯进谋逆的案子。只想着这姓阳的跟我是多大仇,犯了谋逆的事儿,千里迢迢特意跑来找我,唯恐我不能跟着丢官没命是吧。我与他聊的这一会儿,可能就被什么人瞧见了,记下了。我当时恨不得立刻拔腿就走,但还是没走……”

陶周风唉了一声:“人临危难,心生怯意,亦属常情。你毕竟没走,即仍存怜悯……”

曾尧打断他话头:“我不是心存怜悯,也不是什么残留了什么善念,而是觉得,若那时有人盯梢,我跟这姓郦的聊了一阵儿,起身就跑,更可疑了。于是我一变脸,猛起身……”

他一变脸,猛起身,厉声道:“阳籍竟是逆贼乱党?实话告诉本州,你可在潜逃?!”

郦生复跪倒:“禀大人,晚生愿与恩师同难,却当真未被连坐,大人若不信,可将晚生拿下,向南边询问。”

曾尧又将话稍放松些:“你既如斯自称,可见是读过书的,既为圣贤门生,第一要明辨是非,犯上作乱者,大罪无赦。”

郦生高声道:“恩师绝非谋逆,乃被诬陷!”

曾尧再变脸:“你可知诽谤朝廷命官,又当何罪?!”

郦生叩首:“晚生只知恩师一家遭攀诬,命在旦夕。晚生无能,不能以一己之身换恩师平安,亦不敢让大人沾上晦气,听闻大人的挚友乃柳相爷门生,晚生只叩求大人通融,晚生自去京中跪求相爷,绝不牵扯大人。”

陶周风惊讶:“那郦生是要……”

曾尧道:“嗯,他是要我帮他见一见你,然后通过你再去求当时还是相爷的先老太傅。”

陶周风捻须:“我当时应是在……”

曾尧道:“在礼部,做仪制司郎中,正五品,比我高了半阶。”

陶周风眨了眨眼,犹豫了一下,曾尧将他没出口的话说了出来:“我知道,我当时就知道,如果我跟你说一声,以你的性子,肯定会帮他递话给先老太傅,说不定他真能见着先老太傅,替阳家鸣冤。”

陶周风又唉了一声:“不过,任庆被诬的局确实厉害。谋划者布置数年,伪证与判诬者的供词环环相扣,几乎□□无缝。恩师与几位心知或有冤情的老大人当时都束手无策,眼睁睁见忠良蒙冤。幸而苍天有眼,数年后终有证据,令沉冤得雪。然含冤而逝者已不能复生。恩师仙逝时,仍耿耿于此事……那郦生当时即便求到恩师座前,怕也……”

曾尧慢慢道:“眼下只有你我,咱们敞开来说亮话。当时那个局,真正图谋的是东南的兵权,连任庆都只是抓来当鱼线的罢了。但主谋未想到任庆如此刚烈,豁出阖家性命,顶下全部冤名,竟没能从他这里撬动了东海侯。小小阳家,一个民间的壶师,岂在他们眼中。本就是地方官员想立功,捎带连坐罢了。先老太傅虽那时不能替任庆翻案,却或可能救得下阳家。甚至我都想过,是否当时郦生手里有什么证据,因阳家是被冤枉,也能反推到任庆……”

陶周风一叹:“往事已矣,焉能推论?”

曾尧道:“这么想,是有些夸大了,亦或郦生最终找了老太傅,也救不了阳家,但总算是尽了人事,听天命也甘心。当时我只要说一句话,就能给阳家一线生机。但我没说。

“我只想着,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往京里递话,就可能被人知道,到时候牵扯进谋逆,或者丢官或我全家没命。即便犯了嫌疑,我升同知也无望了。我没有半丝同情阳家和那郦生的心思,也并非在考虑会不会连累你或先老太傅,满心唯有我自己的周全,只琢磨怎么摘开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仙侠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小国,发展GDP到第一

赌书赢得缕茶香

重生2000,青梅校花18岁

奋斗老九

论渣攻们重生以后[快穿]

玲子Sama

都市兵王传说

花重楼

重生民国少奶奶

笑佳人

黑月科技

忆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