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洛惊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五章 千里不运粮,大秦王座,笔洛惊风,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间事罢,嬴政对赢子戈点了点头,得到示意的嬴子戈转身离开议事厅。

赢子戈离开后,赢政看着蒙恬闻到:"蒙恬,你有三年没有见到家父了吧!"

三年前,蒙武和王翦一举扫平楚国后便一路南下去往了百越之地。

百越虽为楚国属地,但是楚国兵败后百越兵没有闻风而降。

当年越人并不是没有辉煌过,春秋末期越国国君勾践撃灭吴国后北上与当时中原诸国会盟并雄视中原,成为最后一个春秋五霸。

不过好景不长,传承了一百七十年后,越国为楚国所灭,自此百越彻底成了楚国的属国。

但是因为地势原因,楚国虽然征服了越国,但是并没有把百越之地彻底消化。

秦灭掉楚国后,在接管了楚国的国土后也接过了曾经困扰历代楚王的难题。

不过和历代楚王不同,横扫了六国的嬴政明显不会像历代楚王那样与百越"和平相处"。

而且郡县制是秦国定下来的国策,断然不会因为百越身处不毛之地就改换分封。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赢政,王翦和蒙武也是这么想的。

在灭楚期间,匈奴趁着秦国举国之兵南下伐楚之际袭扰陇西,虽然那一战由翁仲率领的三千守军挡下了匈奴的袭扰,但是匈奴的袭击给赢政和整个秦帝国敲响了警钟!

灭楚之后,嬴政让李信带十万大军北上驻守陇西,另派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回守中原并图谋仅存的齐国。

而剩下的那三十万大军则由王翦率领着逼向百越之地,与之随行的还有灭楚一役中招降的十万楚军。

针对百越,王翦和蒙武策划了一个平越方针。

他们计划兵分三路,一路从江东吴地南下,进入会稽山地,平定瓯越诸部;一路从洞庭郡南下,进入闽水山地,平定闽越诸部;一路从湘水南下,攀越五岭进入南海之地,平定番禺的百粤诸部。

二人的作战计划得到了嬴政的首肯,但是平越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粮草。

楚国之所以不能有效归化治理百越,其根本原因与其说是兵力不济,毋宁说是后援不济。

自秦昭王起,秦军多远征大战。久经战事后,秦国朝堂上下都深知后援畅通之重要。

此次万里迢迢远离中原深入百越不毛之地,其后援通道与以往的灭国大战比起来无疑更加的艰难。

军谚有云:千里不运粮。

之所以有此一说,盖因为千里输送粮草,其输送人马本身便足以耗去自身所运之大部粮草,成本之大,任何邦国无以承担。纵然秦国有关中和蜀中两大粮仓,但是也经不住这样的消耗。

秦军若想再度南下,其后援根基必然只能设在故楚江南之地,而且越靠南越好。但是如此一来,建立仓储营地,建立兵器衣甲作坊,征发相应车马民力等等,实在都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运筹。

最重要的是其中还牵涉一个看似不大却又极中要害的难题,那就是秦军将士十有**都是北方人,惯食麦面豆谷与牛羊猪肉。而若以江南为后援根基就近征发,输送的军粮便只能以鱼米为主。

民以食为天,军队更是如此。在军中,士兵用饭状态与他们的战力息息相关。

但若是为了满足士卒的"口腹之欲"从河外安陵后援大营将北人食物运至江南大营,而后再越五岭下南海,则消耗将呈十数倍增长,秦国根本无以承受。

王翦也深知此事的为难,面对这一问题,身为土生土长关中大汉的王翦亲自带头吃以鱼米为主军粮。在主将的带头下,尽管对于鱼米类的军粮不那么接受但是耐苦的秦军将士还是和那十万楚国降兵吃起了同一种吃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柯南当侦探

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