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一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3章 科举制,文人政治班底,虎牢关下力压群雄,震惊诸侯,一剑,一念,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很快曹操就否定了科举制度想法,不是不行,而是单方面对他而言不行。

不可否认,这科举制的出现,对于世家绝对会造成冲击,甚至是毁灭性打击。

他很佩服董曜的胆魄和运气,上层世家被李郭两个匹夫杀光,这才敢让董曜一次次挑战中层世家的权威。

但他不行,尤其是刚刚取下徐州,立足不稳。

他要兼顾兖徐二州,没有徐州的世家士人支持,是很难站住脚的。

若是强行推行科举制,只怕当场就会被世家背刺。

青州是袁绍的领地,袁谭正在那里驻守。

这两父子对徐州虎视眈眈,袁绍可是察举制的大力拥簇者,本人又是世家豪族出身。

一旦他在徐州有任何差错,得罪当地之人,两父子便会见缝插针。

那他以父之名所取得的徐州,就会白白送给袁绍。

别说是让他极为赞同的科举制,就是察举制也得遵行,求贤令,更不敢发。

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是无法施展这种强硬的改革手段的。

他敢预测,袁绍因世家、士人的帮助而崛起,获得巨大的利益。

但这种利并不长久,其派系成分太过复杂。

一旦这些人因利益产生纠葛,便是袁绍受其所累的开始。

洛阳,大营。

“本次武举结束,最终胜者李通,可去主帐。”

董曜的武举除了六郡良家子,最近吸引了一批外来人员。

李通,便是其中之一。

“在下李通字文达,拜见大将军。”

李通受人引荐,来到主帐内。

他看了一眼董曜,比他想象中还要意气风发。

如此年轻,敢冒世家士人大不韪,真乃千百年来第一人。

武举,他是最大的受益者。

比起直接来洛阳加入,省略了战场上建立功勋的步骤。

追随董曜,他大有可为。

李通。

董曜回忆着穿越前自带的东汉浅薄知识,这人似乎还是挺厉害的。

不因私利而忘公,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后者可没少利诱曹操的官员。

李通能坚守本心,安稳当地官民,足以说明其人品和能力。

宋武帝刘裕曾经评价过李通,曹操官渡对峙期间,汝、兖士人面对袁绍利诱,多怀有二心。

唯李通不忘曹操之提携,独断大义,古今一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明末之猛将召唤系统

无情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