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游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3章 朱允炆的改变,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烂柯游梦,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次日清晨,佘村的朱宅中,一场重要的会议正在会客厅内举行。朱允炆和朱允熥根据朱元璋的事前吩咐,在天寿节结束后朱雄英便带着他们的弟弟们来到了这里。与他们一同在会客厅中的,还有蓝玉、蒋瓛、杨士奇、夏原吉、铁铉、道衍和尚,以及江宁县令高谦甫和沈万三之子沈荣。

高谦甫首先汇报了江宁新政的最新情况:“殿下,自从有了侨仲、维喆以及鼎石的协助,殿下之前的各项举措都能得到忠实的执行。他们的贡献不可估量,没有他们,我恐怕早已力不从心,难以继续为殿下效力了。

等再过一两年,老臣也就该致仕了,想必殿下有了这三位的辅佐,这新政绝对能取得圆满的成功。”

高谦甫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三位得力助手的深深感激。而在这三人中,他最为看重的是杨士奇。杨士奇不仅善于统筹全局,更有着出色的领导才能。高谦甫相信,假以时日,杨士奇定能进入内阁或者六部,辅佐太子殿下乃至吴王殿下,为大明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夏原吉和铁铉,同样在各自的领域里表现出色。夏原吉擅长财税,他精细的理财能力使得江宁的税收状况日益稳健;而铁铉则擅长治安,他严谨的态度和果断的决策使得江宁的治安秩序井然有序。这两位人物,也将在未来的大明朝堂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拥有不可或缺的话语权。

沈荣也是感慨道:“是啊,殿下,自从草民积极参与殿下主持的新政,在杨县丞、夏主簿以及铁捕头的积极治理下,各项新政都能较为顺利的实施。

虽然说税收在涨,但商贾们、百姓们所赚取的银两也在逐渐提高,可以说殿下的新政,算是做到了各个都有银子赚的局面。”

朱雄英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于杨士奇这三人,目前安排在江宁是较为稳妥的举措,能让他们知道自己未来的施政理念,避免以后自己登极,在思想上跟不上自己的节奏。

朱雄英总结道:“诸位都是大明的栋梁之材,你们的付出和努力,我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江宁新政的推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需继续努力,不可有丝毫懈怠。”

说完,朱雄英在心里想着,自己一开始就准备用这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的提高和变革大明经济的结构与税银制度,现在已然初具成效,看来等到明年年初,就可以再来放放血,彻底的推动大明经济的变革。

朱允炆在朱雄英说完这句话,难得见他会主动开口,他开口询问道:“大哥,皇爷爷曾定下士农工商的国策,而有道是无农不稳,百姓更应该注重耕种才对。大哥则让农商对调,允炆实在想不通大哥为何要如此做?

而商贾不事生产,拿北方的货到南方售卖,以谋求巨利,如此行为,允炆以为不耻。大哥,允炆毕竟深居宫中,不太懂的民间,请大哥为允炆解惑。”

朱允炆这句话可以说是古人常见的说辞,也是腐儒们常见的论点。道衍和尚原本在心中默念佛经,在听到朱允炆这样说的时候,便睁开眼睛看了一眼,然后又装作没听见的样子。

朱雄英听后,微笑着准备解释,对于朱允炆这个再也不可能成为建文帝的弟弟,他是不会说做什么养虎为患的事情出来的,而皇爷爷之所以安排朱允炆来这里,其实他心里也清楚,怕是皇爷爷希望自己这一大家子的人能和和睦睦的,不要重蹈华夏历史上历代皇室手足相残的覆辙。

朱雄英不厌其烦的解释道:“二弟,你所说的士农工商的国策,确实是皇爷爷定下的,也是我们大明长久以来的国策。但是,时代在变,国策也需要与时俱进。

如今的大明,不能再是那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了。随着南北运河的疏通与往来,商贾的地位不得不逐渐提升。如果我们还固守着传统的国策,那么大明就难以迅速恢复国力。

因此,我提出农商对调,并不是要否定农业的重要性,而是要提高商业的地位,让商业成为推动大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大明的税收,还可以促进商品的流通,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这几个月来江宁百姓就是一个例子。

至于你所说的商贾不事生产,扰乱经济秩序的问题,其实这并非商贾的错。而是我们的制度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需要改革我们的经济制度,让商贾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贸易活动,而不是一味的打压和限制。

总之,我们的大明需要变革,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恢复大明的国力,替皇爷爷完成驱逐北元余孽的事,也才能让我们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朱允炆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心里其实是明白,自己大哥的话是有道理的。在这几次跟着大哥亲身深入民间时,其期间发生的诸多一幕,对于他的冲击可谓是巨大,他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授业恩师讲的话是否正确。

就在朱允炆沉思期间,福伯带着李景隆来到门口旁,福伯跨门一步汇报道:“殿下,李小公爷来求见殿下,说是奉了皇上的旨意,老奴听完之后,就带着李小公爷来门口了。”

朱雄英闻言也不等朱允炆的回答,更不会好奇的去套他心中所想,而是对着福伯开口说道:“有劳福伯了,让李景隆进来吧。”

“殿下客气了,这都是老奴应该做的。”说完这句话之后,福伯转身退出门口,请李景隆进去。

李景隆一跨入会客厅,见这里面竟然有这么多人,而这里面也可以说是他各个都认识,各个都略有耳闻,他先向朱雄英行了一礼之后,才接着向在场诸位打了招呼。

朱雄英右手虚引,示意李景隆落座。待落座之后,朱雄英开口说道:“表哥奉皇爷爷之命加入荡倭卫历练,而军中军法如山,并不会因为表哥是皇爷爷的谁谁谁,而有失偏颇。”

李景隆行了一个平辑礼开口客套道:“殿下说笑了,我毕竟曾在宫中当差过,自然知道军法如山,不会因为我是国公之子,而有所优待的。”

朱雄英闻言,也不管这李景隆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可没多少时间,跟还有可能成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浪费时间。

他开口说道:“如此甚好,也正好表哥也在。今日,我正和在场诸位准备探讨如何做到擒贼先擒王,百战百胜的战法呢?

我曾听说表哥自小酷爱兵事,立志成为如同卫霍一般的将领。那就不妨也听一听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秦傻子,开局监国震惊祖龙

丛林霸王

刁蛮小娇妃:误惹腹黑邪王

君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