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莽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7章 泉州船厂,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苍莽山,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差遣”始于隋唐。

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经过十多年的南征北战,灭了南平(又叫荆南)、荆楚、后蜀、南汉、南唐五个国家。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些国家那也是有一大批官员的,怎么安置是个头疼的问题。

总不能让人家都下岗吧,而且有些人也是“有功”的。

于是宋太祖就把“差遣”制度发扬光大。

这些被灭国家的文武大臣,各级官吏,仍然担任原职。

原来是县令的还当你的“县令”,原来是知州的还当你的“知州”,圣旨一下,皆大欢喜。

反正给谁打工都是打工,无非换个老板罢了。

官职不变,这就是所谓的“本官”,又称为“执事官”。

品级不变,工资俸禄不变。

只不过这些人的“权利”没了,从原来所在政权中的“实职”变成了大宋政权中的“虚职”。

宋太祖需要这些人,但又不能信任这些人,故而把这些人“虚化”。

紧接着就从自己人之中挑选适合的人员,充斥到地方,担任“差遣。”

“差遣”本身是没有品级的,担任“差遣”之人的品级在于他的“本官”。

比如说给事中某某某知某州事,给事中就是他的“本官”,品级为正五品上。知某州事是他的“差遣”。

这是从宋太祖开始一直到宋神宗元丰改制之前的情况。

元丰改制之后,给事中某某某的“差遣”知某州事,就变成“本官”了。

这时候的“差遣”就定品级了。

而原来某某某的“本官”给事中变成只发工资而不定品级了。

比较绕口,简单一点:

元丰改制之前,“差遣”无品级,品级在“本官”上。

元丰改制之后,“差遣”有品级。

举例说明,元丰改制前,范仲淹的差遣是任参知政事(副相),本官为右谏议大夫(正五品上)。

此时的范仲淹官职很高,级别很低。可见,范仲淹的差遣(参知政事)是没有品级的,品级在他的本官右谏议大夫上。

元丰改制后,范仲淹的差遣就有了品级(副相,正二品。)

就拿后世来说,县处级是官员的级别,拿多少工资,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而局长才是职务。

被提拔为兵部尚书的邹沨,其实并不管兵部的什么事儿,也就是“本官”的存在。

邹沨的职务在枢密院,赵昺给邹沨新设置了一个总参谋长的职务,副总参谋长的位置则交给原来文天祥的属下赵孟溁。

既然是参谋总长总得干点活吧,啥意见没有,一问三不知,还不如别占着位置。

“回陛下,臣以为,我朝不能一味的蜗在琼州防守海面,当以坚船利炮适时出击,骚扰蒙元沿海一带,摧毁其船厂、船舶,不断给蒙元放放血。”

“哦,说下去。”赵昺饶有兴趣地说道。

“蒙元此次集结大军,泉州是关键所在。臣以为,倘若有机会是否可以出动水师狠狠打击一下泉州的船厂,顺便毁掉一些蒙元的战船。”邹沨把自己的计谋说了出来。

“不断放血,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也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蒙元可以失败十次百次,我朝却输不得哪怕一次啊。”赵昺对着群臣说道。

“邹尚书的计策,众卿家以为如何?”赵昺问道。

“臣以为可行,如今我朝海军实力强悍,对付蒙元水师当不在话下。”张世杰说道。

“臣谢洪永请战,扫平蒙元泉州战船。”海军军长谢洪永出班高声说道。

“臣苏景瞻请战!”看到“老对手”谢洪永出班请战,苏景瞻也不闲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历史求生之路

非渔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