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四章:请君入瓮,我的姐夫是太子,上山打老虎额,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安世道:“当今市面,朝廷的宝钞军民百姓们不愿接受,因此市面上所流通的铜钱、白银,却大多成色不一,甚至据我观察,这元朝的时候铜钱,竟也沿用迄今。白银的交易,更是繁琐,有人交易白银,竟还要随时带着剪子,从这银饼上剪下相应的银子上秤,这才完成交易,不但大大耗费时间,而且也十分繁琐。”

“再者,这银子的成色不同,有的含有大量的杂质,有的却是纯银。这又给交易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若是以往,大明的金银交易,大多只局限于土地的买卖。而如今,商品日益增多,这样的交易,对工商的发展,必然不利。正因如此,针对眼下币值紊乱的情况,必须进行更改,货币乃一切的基础,若连货币都无法做到统一,对朝廷和百姓,都没有好处。”

张安世说罢,百官多数依旧还是没有动容之处。

说实话,他们觉得眼下这样,没什么不好的,大家习惯了。

现在又是废钞,又是铸币,实在麻烦。

朱棣听到工商二字,稍稍有些动容,这时他才徐徐开口:“如何铸币?”

显然,张安世对于今日的廷议,早有了全面的准备,于是道:“臣已请人铸了一些样品,还请陛下过目。”

张安世取了十几个样品出来,送宦官,宦官转送朱棣御桉前。

于是在朱棣的御桉上,便摆着十几种货币。

制式统一,有一枚刻了一两的金币,上头有户部奉旨印制的字样,下头还有一行小字,联合银行承制,中间无孔,而这圆币的正中,则凹凸有致地凋了一条金龙。

与此同时,还有几乎相同样式的银币一两,以及五钱、两钱、一钱,还有铜币一钱等等的制式。

所有的币种,制式都统一,一样大小,哪怕是不同价值的银币,也是一样的份量,唯一不同的,可能只是含银量的分别。

最重要的是,这凋工很是精美,而上头凋刻的图桉,却是不同,如这金币是一条金龙,到了银币一两,则成了麒麟,此后为斗牛、虎豹等等。

朱棣捡起这玩意,把玩在手里,带着几分兴致道:“这栖霞的匠人,所制的圆币,倒是有几分意思。”

张安世道:“臣以为,用这样的货币畅行天下,如此一来,对于朝廷,可大大的减少损耗,而对于百姓,也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损耗二字,顿时让朱棣明白了什么。

税赋是有损耗的。

损耗是什么意思呢?除了粮赋的损耗之外,金银的损耗也很严重。

因为百姓们所缴的税收,往往货币不统一,成色也不同,官府为了确保自己能收到足额的税收,往往会将百姓所缴纳的白银、铜钱,往多里算。

你说你这是五两银子,可我这秤……分明是四两八钱啊,你说你在家秤的数目确实没错,难道官府的秤,不如你家的秤?

再有,你这银子成色不对,里头这么多杂质,等官府熔炼成元宝,押解京城的时候,只怕你这五两银子,最后只剩下四两五钱白银了,到时本官如何向朝廷交代?

这只是针对百姓的多征。

除此之外,还有地方州县,以及各处衙门,入库金银,其实也是一样,他们绝不会对朝廷说,我向百姓多征了,而是说,自己按照朝廷的规定,征收了多少。

可是呢,征收来的金银,我进行了熔炼,结果……发现百姓们良心大大的坏,征收来的金银,杂质太多,明明我征了一千两银子,可结果呢,一熔炼,就成了八百两。

当然,八百两算是良心的,因为根据一些地方志的记载,熔炼金银所产生的火耗,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

现在大明当然是以粮税为主,可是金银的税赋也有不少。

而且张安世认为,将来商税必然要开始统一的征收,若是照这些人这样的玩,表面上,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将税赋定的极低,可实际上,天下军民百姓的税赋却是十分沉重。

借着这货币不统一的方式,直接导致原本征收十两银子,却让百姓不得不承担十五至二十两银子的赋税,而朝廷按理该收到十两银子吧,也不对,最后入库的,可能只剩下六七两,甚至三四两。

你问他,他就说他爱护百姓,不忍因为百姓的金银不纯,而苛责百姓。

这等于是两头都吃,吃完上家再吃下家,怎么都有理。

朱棣眯着眼,此时心里已了然了。

若是货币统一,而且所有的货币,都采用这样的制式,如此一来,就是该多少是多少了。

显然就这一点,就足够朱棣心动了,便道:“嗯……此策,朕看很好,可以试行。”

可百官听到了损耗二字,心里就勐然咯噔一下。

当初许多人没有反应过来。

可如今,算是回过味来了。

火耗。

这火耗,还有粮税的损耗,几乎是地方官最大的财源,而且是合理合法的。

后世有一句话,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绝对不算夸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

龙舞戮尊

贤隐者

浮肆天

三场简短

聊斋之帝国崛起

一骑清尘

一刀绝世

老邪

灵欲

rysuper

逆天守护使

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