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劝善,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366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颙与朱之琏商议后,这两处除了管事,由地方耆老担任,下边当差的,都是地方上贫苦百姓。

清苑城里,这两年也就不复出现“卖身葬父”的戏码。

城里百姓都晓得,若是因家贫无法营葬双亲,可以前往普济堂求助。只要有人担保,就能提前支取些银钱料理丧事,过后做工顶账即可。

因这个缘故,普济堂向来不缺人手。

扩建这两处后,普济堂就不只收异乡孤寡,本地孤苦无依的老者,也可以入普济堂;育婴堂门口,隔三差五就能发现弃婴。

从去年年初开始,清苑城里就有传言出来,南城老翁,寿尽卧床,医石无效,大夫吩咐儿女预备后事。

老翁出嫁的女儿为了给老父祈福,往普济堂舍了五十件冬衣,三车炭。结果好心有好报,老翁的病没几日便好了。

又说西街有个丝绸商人,货仓里失火,将货物都烧了。外头纷纷催债,那商人急得要上吊,这是贵客出现,就是曾住过普济堂的一个老头。

只因这商人心善,每年都往普济堂捐银捐米……

传言五花八门,内容却只有一个,“善有善报”。求寿也好,求财也好,只有做了善事,皆有可能。

于是,普济堂中,米面粮油,就有了来处。不仅供养普济堂,连育婴堂那边的花费也出来了。

不用说,这些传言,真真假假,就是总督府这边放出的迷雾。

不是总督府拿不出这个银钱,而是不能成定例。曹颙在还好说,曹颙走了的话,又是什么情景却不好说。

官宦人家,则受总督府影响颇深。谁都晓得,总督府太夫人礼佛,最是虔诚,逢年过节都要往普济堂、育婴堂两处舍银子。

寻常百姓,则以“善有善报”,鼓动人心,双管齐下,使得普济堂可以由地方上自给自足。

没想到,这“善心”像是能感染一般。除了普济堂,终于也有人想起育婴堂。于是,求寿、求财,变成了“求子”,使得不少闺中贵妇,使人往育婴堂送银子。

清苑城里,风气一变。

大家见面,不再显摆谁又得了什么古董字画,收了什么如花美人,而是谁做的善事多。

能有这样的成果,曹颙这个总督,也颇为自得。

只是他是总督,不能将眼光放在一城之地,除了发展工商业,繁荣地方经济,为国库增加赋税,他还想为普通百姓做点什么。

于是,雍正四年,曹颙给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就是修路。

修路,现下派到各州县。

从京城到清苑的路,从清苑到沧州的路,从清苑到洛阳的路。

道路畅通后,由交通相干系的产业,还能发挥发挥,货运、客运、通邮……

曹颙一边掐手指头,算着自己回京的日期;一边干劲十足,想要在直隶留下点政绩。

不管这些外人眼中的“奇思妙想”成不能实现,只要露出来,就算给旁人做个示范。

对于曹颙的作为,蒋坚与宋厚都表示支持,前者是因为心善,觉得曹颙爱惜百姓,大好;后者则觉得机会到了。

曹颙而立之年,就已经为天下首督,回到京中,再做堂官,已经是贬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梭如梦

密码机

十方帝尊

轮回石上